会你的。”
李贺灵拍拍手,及时给予他肯定,他本人向来是很喜欢有志气的学子的。
宴席过后,马文才和李贺灵在庭院休息亭中,饮酒谈话。
“你刚才跟谁聊的那么起劲?”
“祝威啊。
就我们书院那个大壮高个。
跟我一个班,你可能没留意。
我还跟你说过的啊,这个祝威经常让夫子很是头痛。
但是又不能随意劝退他。
毕竟,他的父亲给书院提供了大半个书房的经典好书,还捐建了宿舍哦。”
马文才这才了解清楚。
话说。
爹爹的好友之一似乎就是上虞县富翁祝公远。
原来,他们是父子啊。
难怪一起过来给父亲贺寿来了。
“你不是说他胸无大志,腹中无半点墨水,还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混日子的公子哥吗?
怎么跟他也有话聊?”
表弟学识不错,平日里都爱跟人吟诗作对,对没有学识的人很难聊到一处,说是没有共同语言。
怎么这次跟那个祝威聊那么久。
刚才在宴席上,他本来想带着贺灵先撤的。
谁知父母一首让他周旋在各大人之间,与他们交谈。
想喊贺灵,对方只顾着跟一个眼生公子聊的投机。
无奈之下只好隐忍着,微笑着,应付他们,最后等宴席结束。
“表哥,你不知道,这个祝威想改过自新。
认真念书了呢。
我问他为何,他竟然说,家中小妹希望他认真念书,考取功名。
没想到还是个听妹妹话的人啊。”
“祝威的妹妹?
刚才好似听祝员外说了那么一句,家中有一女儿,满15岁了。”
马文才对此并没有什么感到意外。
毕竟,家家户户都有儿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