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882章 (第1页)

不到半小时,一顿丰盛的午饭以最后一道健胃消食的甜汤画上了句号。唐家人神情餍足的倚在靠背椅上揉了揉吃圆的肚皮,唇齿间的饭菜香味被甜汤冲淡了不少。故而,才刚放下饭碗的他们已经忍不住开始怀念方才的菜香味。明明肚子是饱了的,可心里、嘴巴里却还是空落落的。饭桌转眼间被收拾干净,又上了些苏家人自己做的果干、肉干,还有蓬松香甜的鸡蛋糕之类的。生怕客人吃不饱。这边吃撑了的唐母一边小口抿着爽口润喉的甜汤消食,一边侧眸顺着堂屋的大门向外看。视线中是小院里早春绿油油一片的菜地,微风吹拂悠然闲适。这样的生活让她多年来已经习惯了紧绷着的心不觉松弛。只是唐母此时的眼神里却夹杂着些许复杂。饭局刚结束的时候大女儿就将小女儿给带走谈话了。大约是筱筱看得出来思韵那孩子还在钻牛角尖。唐母微叹。那孩子本性不坏,只是倔了点、执拗了点。今天这事也怪她和孩子他爸对于养孩子这事太过粗心,所以没有及时发现思韵情绪不对。小时候两个孩子经常是拜托孩子的爷奶帮忙照顾。再加上她和老唐做的工作比较特殊,为了药品研究经常不能归家,长大后思韵就比较喜欢粘着筱筱这个当姐姐。所以按照他们现在的想法来看,思韵大约是小时候当筱筱的粘人小狗腿当习惯了,所以一时接受不了自己的姐姐要远嫁到这么远的乡下。尤其最近几年,京都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红市入驻后的国营百货大楼货架琳琅满目、摆满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市中心红市援助国家新建设的繁华大楼,以及崭新的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可是在这样快速的建设下,城乡的消息并不互通。简单来说乡下如果有了改变,住在城里的人也并不能及时知道。因此目前留在京都的大部分人对乡下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吃不饱、穿不好,没办法学习文化知识,生活艰苦困难。尤其是当新土地政策开始试验之后,小部分人还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之前的法子能让农民吃饱过上好日子,那为什么现在要变?要变就说明乡下的日子艰难到不行了。其实能待在京都的大部分都是有些文化的人,他们心里明白城里人之所以能吃上供应粮都是因为老乡自己忍饥挨饿的支持。可是他们清楚,被家里保护着的孩子们却不清楚。许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都会提起过去的生活或者乡下的生活,以至于孩子们对于乡下的印象都是家里的老一辈人感慨以前在乡下的日子有多艰苦。譬如乡下的娃娃想念书有多难。或许全家勒紧裤腰带也凑不出离开家乡上大学的路费和学费。譬如在乡下一家人围在一块分享窝窝头和涩嘴的野菜依旧幸福。老一辈人以为说这些是为了让没有真正吃过苦的孩子们忆苦思甜、让他们知道老乡们的付出。可过惯了好日子的孩子们却只记着乡下很苦很可怕。而唐思韵正在上学的年纪,她的消息来源恰恰都是不靠谱的同学们。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