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743章 带着李莫愁一起去偷家4 (第1页)

太上灵宝治玄都玉京山七宝玄台,十方至真自然妙行真人,飞仙大圣众,皆浮空烧香散华,旋行一日三周,手把十绝华幡,口诵洞章。

日月交回,七星运关,三百三十日,则天关回山一度,三百三十度,则九天气交,三千三百度,天地气交。

天地气交为小劫交,九千九百度则大劫周。

此时则天沦地没,九海溟一,金玉化消,豪末无遗。

天地所以长存不倾者,元始命五老上真,以灵宝真文封于五岳之洞,以安神镇灵,制命河源,致洪泉不涌,大灾不行。

此自然之文,故曰灵宝九天上书,非鬼神所知。

世有其文,则保国宁家,万灾不冲。

学得其法,至大劫之周时,晏鸿翮而高翔,蹑飞霄而浮空也。

旧科四万劫一出,皆授宿有金名,刻简来生,应为真人者。

……

这本经书刀白凤还真没看过,大理本就是边陲小国,而且还是以佛教为主,道教在这里近乎没什么生存空间,刀白凤又不是真的出家,平时也就看过一些相对普通大陆货一点的道经,这本《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自然没看过。

在《道藏》编撰整理之前,已有道士收集道书,最著名的是东晋的“郑隐藏书”。

郑隐共收集道书261种,1299卷。

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葛洪将“郑隐藏书”分为“道经”与“诸符”两大类。

南北朝时期是道书撰着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道书的汇集整理也十分频繁。

刘宋时道士陆修静得到宋明帝的支持,广罗各地道经,编成《三洞经书》,并撰《三洞经书目录》。

《三洞经书》大约收集道书1228卷左右,为道教史上的第一部经书目录。

陆修静还确立了道书的“三洞”分类法,后来补入“四辅”,称“三洞四辅”,这一分类法在后世的《道藏》编撰中一直被使用。

宋真宗时,统治者对道教的崇奉形成了一个新高潮,宋真宗加封老子为太上混元皇帝,张君房奉命主持编修了《大宋天宫宝藏》,共5481卷,并首次在福州闽县刻板印刷,称作《万寿道藏》或《政和万寿道藏》。

黄裳的九阴真经就是通过整理编撰《万寿道藏》时从中领悟出来的。

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三部,系承袭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题名。

道经来源不一,其初各有传授系统。

《道教三洞宗元》、《三洞并序》皆称:洞真系天宝君所说经,为大乘;洞玄系灵宝君所说经,为中乘;洞神系神宝君所说经,为小乘。

“此三君各为教主”,即天宝君为洞真教主,灵宝君为洞玄教主,神宝君为洞神教主。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