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省,青云县,李庄。
两辆越野车缓缓地驶进了李庄的的一座草房前面停下。
成方明从车上下来,打量着这处低矮的草房。
“这里就是李春生的家,房门关着,门前横着扫帚,我们这里的习惯,就是人不在家,可能是出去干活了。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出去找找。”
一同前来的青云县zhengfu的李春林说道。
李春林就是李庄人,是李春生的叔伯兄弟,当年跟李春生几乎同时参军。1948年在战斗中负伤,转业到了地方工作。
在云山之战的时候,李春生作为连长,跟成方明一起大闹云山城,后来在战斗中牺牲。
李春生临终的时候,成方明答应照顾他的老娘,
现在就来接李老娘到他家去。
成方明的妻子常小云从另一辆车上下来。
“这就是咱老娘的家?房子看起来不太好啊。”
常小云是个中学教师,听说了李春生的事迹之后,坚决支持把李春生的母亲和妹妹接到家里去。
本来这次不需要她来,可她坚持说,自己一定要亲自来接老人回去,免得老人心里有负担。
“这里是老区,解放时间还短,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高。”
其实这里的房子基本上都差不多,跟辽河省农村的房子没法比。多年的积贫积弱,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
两辆车非常醒目,没一会儿就聚集了不少男女老少过来看热闹,村里的干部们也闻讯而来。
听说是来找李老娘的,就有不少人出去寻找。
没过多久,李春林就陪着一个四五十岁的女人和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回来。
两人身上各自背着一捆干草,显然是出去打草了。
“这就是我婶子,这是春生的妹子春霞。婶子,妹子,这是春生的战友成方明,这是方明的媳妇小云。不是说了要来接你们到辽河去么,现在他们来接你走,收拾一下就走吧。”
成方明和常小云跪下。
“我和春生是生死战友,我认了你老人家当娘。现在我跟媳妇一块儿接您老人家和妹子过去。娘,儿子和媳妇儿给您磕头啦。”
“快起来,快起来,这可使不得。”
李老娘急忙扶起成方明,李春霞也赶紧把常小云扶了起来。
“我们在这里生活的挺好的,分了地,zhengfu还给了抚恤。有吃有住的,就不麻烦你们。”
“春生参军是光荣的事,是为了让穷苦人翻身,都是我们自己愿意的。我们不去,留在这里挺好的。”
常小云是中学教师,自然明白李老娘的心理,抓住了李老娘的手。
“娘,你不要怕给我们添麻烦,不会的。你和春霞妹子身体都好,都能干活儿,到了那边也不是吃闲饭,还要干活儿的。”
“我家那里有三间老房子闲着,好几年了也没人住。你们去了就住在那里,就当给我家看看房子,扫扫院子。”
“我家那里也是农村,也要种地,村里都给你们分了地,也是好地。我们那里人少地多,比你这里地多,你们到了那里,也闲不着。”
“如果不愿意种地,春霞妹子可以到工厂工作赚钱,将来就在那边找婆家。”
“我家老房子院子大,你养个jǐ